剧情介绍

  故事的讲述者——一位乡村教师回忆起一战前夕,德国北部某村庄里的一系列离奇往事。医生骑马回家的时候被绳索绊倒受伤,人们马上展开调查的同时,牧师对两名晚归的孩子施以体罚,并为孩子们系上了象征纯洁的白丝带。第二天,一名佃农的妻子因事故身亡,乡村教师在河边发现男孩马丁在高处行走,马丁声称想知道上帝是否要惩罚他。教师与男爵家的保姆伊娃相识,彼此留下了良好印象。不久男爵主持了丰收典礼,身亡农妇的儿子认为男爵对母亲的死有责任遂破坏了男爵的菜园泄愤。所有这些恶性事件可能的始作俑者迟迟没有调查出来,纵火和针对儿童的毒打仍然发生。第二年费迪南大公遇刺之后,教师似乎发现了一些线索,但却被牧师强硬的制止。
  本片获200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评人费比西奖。

评论:

  • 彤婧 3小时前 :

    和[四月三周两天]确有相似之处(除了题材主题,还都用了手持运镜),但区别也很显著:本片更多聚焦个人(学院派的窄画幅比、大量近景特写与紧紧跟拍),具身性始终占据核心,而432则更多以一种客观抽离的冷静视角观视着一切。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光色方面,比及432的全程灰冷阴郁,本片大半时间都明丽鲜艳,饱和度甚高,而且多次突出【光感】,包括镜头中的光晕,入院后担架/病床视角中的高光及过曝的转场等,甚至黑暗夜色中亦有渐亮的路灯。此外,本片故事发生在盛夏,432是寒冬,这也是暖与冷的差异。最后是社会性及社会问题的探讨,受个人视角与略显单薄的剧本所限,本片深度、力度比不上432及类似题材的[女人韵事][维拉·德雷克][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但影片依然值得观看,这一话题必须反复被言说,需要以不同方式探讨和影像化。(8.0/10)

  • 凡子 9小时前 :

    近年来堕胎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关键是看从哪个角度切入,《正发生》的文本其实比较普通,一个前途无量的新兴女性正在被意外怀孕和严格的法律政策打乱自己的人生计划,所以导演对文本的扩充和放大就显得尤为重要,1.37:1画幅、长焦距浅景深的手持跟拍的摄影方式增强了影像的纪实感,更好的利用空间景别传递情绪也更容易捕捉角色表情,三场堕胎戏即使没有正面镜头,疼痛感的递增也依旧能感受的到。整体上虽然有些匠气,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观众,这是一个1+1>2的文字影像的组合。

  • 尾骊蓉 7小时前 :

    没有什么比最近看完“堕胎三部曲”更应景的事儿了。如果身体都不是自己的,那还有什么是自己的呢?

  • 夙盼夏 0小时前 :

    第78届威尼斯金狮奖!以关注女性个体的苦难,来映射社会性的压迫感。可视的艰难与痛感,导演技法流畅规整,女主角表演亦不逊色。

  • 匡浩波 4小时前 :

    同是堕胎话题,《四月三周两天》明显在剧本上更丰满,整个社会议题性更强烈,本片则倾向于私人化的表达,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比如直白的引产动作就是为了制造临场感,进而引申出对女性“身不由己”的巨大同情,故事虽然发生在六十年代,但现在好多地区依然禁止堕胎,所以悲剧依然是现在时,和片名正好呼应。

  • 休山芙 7小时前 :

    为什么我们要拍女性电影?因为都正发生。不用女性史诗叙事,仅从现世生活中的一幕作为切入点,都可以带给观众太多反思。《正发生》远超于《钛》带来的疼痛,一个女孩在被朋友、医生、男友、家人为了自己利益而被抛弃后绝望的自我拯救,私人诊所无助的泪,宿舍剧痛的嘶喊,马桶里滑落的胎盘,都让我不寒而栗,自上而下的颤抖。片中一句台词很好的概括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大部分医生都反对堕胎,他们认为女性不该拥有选择权”。为什么我们要拍女性电影?因为都正发生。

  • 旭帆 5小时前 :

    20220624 The Supreme Court just overturned Roe v. Wade.| If the US Supreme Court confirms its draft decision, women will die. The Justices who vote to strike down Roe will not succeed in ending abortion, they will only succeed in ending safe abortion._The Lancet| Men shouldn't be making laws about women's bodies.| 从未停止过,依旧正发生。

  • 帛昭 0小时前 :

    和《四月三周两天》有什么区别?同类题材的电影至少多点变化才好冲奖吧。

  • 卫冕 9小时前 :

    2.5。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主旋律喜剧科幻,最令人担忧的是卖座“大片”逐渐与主旋律电影画上等号,让类型退居次要,甚至可以轻易地抛弃真情实感。它缺乏一种商业类型片应有的观影仪式感,本来片头片尾动画是加分项,却硬要耍一些不搭边的互联网式小聪明(某站进度条?)。这种从外向里而非从里向外的创作方式让电影显得不踏实、华丽空虚,就像影片打光一样明亮且塑料。

  • 佟野云 4小时前 :

    由于一直联想432,震撼是大打折扣的,尤其是有些调度上的设计。影片没有去拍身体上的变化,主要拍脸和上半身,景别也很小,效果是很个人、很情绪、很生理的;432更外部、更观察、更制度、更理性。当然,这部也有很制度性的无助:周围关系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讽刺的是大家口中谈的还都是加缪萨特共产主义,身边人则被全然漠视。从这个角度看,《正发生》是对这个时代一个完全不同的注解。60年代这个背景固然可以拿掉,但放在历史语境下其实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总体讲比nrsa好,至少有更好的调度意识,但好得有限。

  • 单于翰采 9小时前 :

    本片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个将堕胎定为重罪的年代,怀孕的大学生女主陷入了世界末日般的思想斗争中。

  • 彩梅 4小时前 :

    观看疼痛是对疼痛的亵渎。而浅焦镜头只是对「我」那一击即溃的主体性的虚掩;他人即是「我」的分身,「我」不属于自己,「我」不具有普遍性,女性从未拥有过自己的身体。

  • 么绮烟 0小时前 :

    但电影之外的社会现实更是让人痛苦,在全球各地广泛的限制堕胎法规,宗教威权下对女性自由的迫害………对女性权利的限制从未停止。而电影更像是一次记录,不是对那些争取平等权利的女性的歌颂,而是将“正发生”的苦难展现出来,镇痛。

  • 乔合瑞 4小时前 :

    心情沉重。堕胎作为女性可自由选择的权利现如今也成了拉选票的政治武器。实现男女平等遥遥无期。

  • 康秀逸 4小时前 :

    观感介于《四月三周两天》和《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之间,而我感觉这些也许都是这里的“将发生”。

  • 乐葛菲 9小时前 :

    随着周数的增加,递进的压抑让人逐渐透不过气,三次钻心的疼痛感从生理到心理,透过屏幕疯狂的涌出,让人近乎晕厥,直到最后卫生间的那声落水,窒息感到了顶峰。这是压在那个年代欧洲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性压抑,子宫压抑,男性失位,直到60年后的今天,她们还在为反堕胎法而抗争。男同胞更应该好好看看这部作品,这是男性需要承担起的责任。

  • 帆旭 7小时前 :

    一般看新片十有八九都是让我失望的情况下,这部表现居然非常不错,每一秒都牵动心弦,详见四月三周两天

  • 冼碧曼 8小时前 :

    比较讨喜的改编作品,把整个调度框在单一人物私密空间的做法感觉是个笨办法,并不需要用一种特别绝缘的形式来表现孤立和无助

  • 凯峰 4小时前 :

    没有想到回忆录改编尽然可以拍的像青春thriller

  • 初香 3小时前 :

    純粹從電影形式的角度看它、感性上絲毫不受打動的觀眾或許無比殘忍,無論如何它值得尊重、值得更多人看。日記似的影像,淺淺的焦如稀薄的空氣,變焦間如一切在水面浮沉。你以為它老套,你覺得它無趣,像一個你聽過無數次的詞語——但它正發生!習慣了痛苦不代表它不存在,因為它被經歷它的女性的絕望與忍耐罩住;疼痛也不需要尋找招搖的藝術來證明自己,它需要一顆願意一起度過這段時間的觀眾的心。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