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英国,于伊顿贵族学校就读的盖伊·班尼特(鲁伯特·艾弗雷特 Rupert Everett 饰)是个同性恋者,他的好友贾德(柯林·菲尔斯 Colin Firth 饰)是名共产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深恶痛绝,对学校规章制度更是不屑一顾。学校里的同性恋风气蔓延,一名叫马提诺的学生与另一名男同学发生关系时被发现,随后马提诺上吊自杀。此事给盖伊以及整个学院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不久后,盖伊爱上了同校的詹姆斯(加利·艾尔维斯 Cary Elwes 饰),两人常常在夜里约会。然而有一天事情败露,盖伊为了保护詹姆斯,而独自接受了鞭责,同时他的最高年级长的位置也被取代。严格的校规和保守的道德观使他对自己在英国的事业前途感到失望。二十年后,盖伊从英国外交部投奔共产主义国家苏联,成为“叛国"者,轰动英国朝野。
  本片原为轰动英伦的舞台剧,取材自三十年代的真人真事。主角盖伊·班尼特的原型为“剑桥五杰”之一盖伊·伯吉斯。

评论:

  • 法光亮 8小时前 :

    形式做到满了,非常非常有诚意。然而坐在今日的时代,确实难言这是我最今年喜欢的电影,说是文艺片但表达逻辑却是商业的。我大概期望看到跟个体有关的,最直接的电影。似乎在写人,其实却是在写戏。

  • 桃美 9小时前 :

    现做的酸臭-03/26/22 at MoMI

  • 那琼思 4小时前 :

    3.26MOMI 屎里找蛆磨碎了当高蛋白喂要饿死的婴儿画面太印象深刻了

  • 星鸿 3小时前 :

    虽然和《英雄》一模一样的三段结构(更早是《罗生门》)但细节填充得很漂亮,果然问题不在于重复,而在于怎样完善细节。

  • 骏延 8小时前 :

    TV版6—10,大boss和鬼医生都出现啦

  • 辰邦 0小时前 :

    实在看不出雷德利拍这部片的目的是什么,基于罗生门式的结构,三个人的角度去阐述一件事,片中的各种小细节让人玩味,中世纪男性的野蛮与虚伪加诸在女性身上的不公与偏见,每个人都从自己的感知去记住一件事,都是各有偏差的,导演是偏向剧中女主的。观众从“假上帝”的视角去看全片,其实也是被导演引导的,这跟电影中让上帝去决定真相一样那么的显得愚蠢。从古到今,人类都是这样。

  • 朋阳泽 9小时前 :

    从第一章就能看出来这个故事有多难讲了

  • 苑曼云 2小时前 :

    Tv版本6-10集

  • 由流如 8小时前 :

    就凭美学成风格这一点来说真的就已经很让人尊敬了。炯炯在这部片子里想谈论的东西很多,有点想要一网子一网打尽的意味,导致有那么点散了,微微冗长。

  • 莲柏 3小时前 :

    老雷还是老辣,借位运用了微妙的角色视角,从三个层面剖析真相,有别于《罗生门》天差地别对”真相“的诠释,《最后的决斗》用三个角色的故事,去叙说真相对于被害者,加害者,受害者之间的利益权衡。

  • 贯巧凡 6小时前 :

    三个章节三个视角,每个部分在相同的故事上有不同的细节。虽然是男人之间的战斗,但女人才是戏眼,男人的胜负是荣耀,可没人在乎女人才是战斗背后真正应该被在乎的人。

  • 黎静恬 8小时前 :

    很有意思的电影,没想到可以这样讲述一个人(一群人)的故事,阴阳交错,嬉笑怒骂,人生如戏,人死如戏。即便是三个小时的长片看下来也不会无聊。看的时候脑子里蹦出了一些其他类似的作品:画面和表达有一点韦斯安德森的感觉,故事的结构让人联想到《戏梦人生》,阴间故事人物的妆造和行为好像有寺山修司电影里那种怪异感。

  • 示望慕 9小时前 :

    对舞台形式太强的影片始终有偏见;演员整体略显僵硬;不同时段的衔接也比较突兀;期待的是一生的故事,结果到壮年的时候就结束了

  • 王文彦 6小时前 :

    需要再看几遍。不过这一遍的感受就是,鬼马版的霸王别姬。

  • 翁雅诗 9小时前 :

    三个篇章 三种视角 一场恶战 女主最后的眼神已然在告诉观众 决斗的荣耀是新一轮痛苦的开始

  • 祁皮皮 6小时前 :

    虽然这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题材电影,但老雷的作品从来不缺乏坚强,勇敢无畏的女性,《最后的决斗》再到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末路狂花》的那股狠劲。

  • 桀梁 8小时前 :

    旧时代也就过去了;

  • 苍友易 9小时前 :

    #SGIFF32#形式大胆且光怪陆离。剧情待补(看不太懂某些英文字幕也听不太懂四川话)。

  • 锦采 4小时前 :

    看得想手撕Adam Driver🙃这哪是什么中世纪,明明就是活生生的当下。

  • 郑雁凡 4小时前 :

    僅僅個人觀感。對於形式想法過於飽和的危險是,有點笨重,也很難動人。與其說是鋪陳的電影,不如說是對於美術有些過於沈溺的電影,每一個鏡頭都在絕盡mise en scene其用,不是以恰當的「整體」印象,而是經常過於留戀自己設計的每一個角落。舞台的形式其實是恰當的,也正符合對某些歷史和我們環境的某種「虛構」、不真切的感受,但這種感受不需要電影我們本已太熟悉,以至於電影沒有帶來突破。機位、平移、剪輯的方式(尤其一些drama的正反打)甚至一些木偶式、幽默的表演都讓人想起韋斯安德森。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