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杨阳简历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剧情片 2001

导演: 华纯

剧情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
  编 导 组:牛 畅 佟承杰 朱正本 张士燮 姚学诚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
  导 演:华 纯
  摄 影:薛伯青
  录 音:郭大震
  化 妆:李洪泉
  美 工:刘竞生 张敦仁
  剪 辑:陈国强
  助理导演:张 一
  特技设计:佟翔天 马勋超
  特技摄影:钟 岳
  解 说:白景晟
  制片主任:江亚光
  主要演员:秦万檀 孟兆祥 罗棠因 罗棣因 宋世珍 鲁艺显 苏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刘治普 张 毅 高国栋 李 光 陈小曼
  独 唱:马玉涛 (特邀) 秦万檀 潘天惠
  演 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合唱队
  演 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
  乐队 指 挥:王世儒
  曲目:
  01.国际歌
  02.工友农友闹革命
  03.西江月井岗山
  04.毛主席领兵上了山
  05.送郎当红军
  06.当兵就要当红军
  07.黄洋界
  08.八月桂花遍地开
  09.一杆红旗红遍天
  10.苏维埃歌
  11.告别老乡
  12.十送红军
  13.北上红军要出发
  14.盼红军回故乡
  15.红军不忘老故乡
  16.会天亮
  17.娄山关
  18.杯杯美酒送红军
  19.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
  21.翻雪山
  22.越草地
  23.长征
  24.我们是铁红军
  25.松花江上
  26.勿忘九一八
  27.统一战线打东洋
  28.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9.义勇军进行曲
  30.八路军军歌
  31.大刀进行曲
  32.到敌人后方去
  33.新四军军歌
  34.我们在太行山上
  35.游击队之歌
  36.延安颂
  37.咱们领袖毛泽东
  38.南泥湾
  9.红旗满天漂
  40.东方红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经过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同行的还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访朝期间,朝鲜方面为他们演出了一场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的气势非常宏大,其中,大多数曲目是由战争年代的歌舞改编加工而成的. 这场大型歌舞给罗、刘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途中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招待晚会,演出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刘亚楼看演出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一大批深受广大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的一直传唱至今.当时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不久,刘亚楼在杭州开会,见到了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中国革命历史懂得不多,应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歌,你们空政文工团也应该唱几首.” 空政文工团经过研究,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创作人员讨论时,有人问道:“刘司令员怎么想起来让我们唱革命历史歌曲?”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他看过一个大型歌舞.”这时舞蹈编剧佟承杰也说:“总政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也看过这个大型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去总政歌舞团,要来了那场大型歌舞的中文节目单.节目单的总题目是: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内容既有歌也有舞,歌舞结合. 空政文工团的词作家张士燮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件事,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时不是搞过一个大型活报剧吗?我看这个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个活报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活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人员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
  1960年,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词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张士燮担任文学编辑. 在罗霄山脉刚刚披上嫩绿新装的时节,张士燮等人来到井冈山.他们踏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红军那里,他们了解反“围剿”斗争的情况. 井冈山远近闻名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参加红军后又当上了宣传队员.张士燮等人找到她时,她的歌喉,还是像当年那样嘹亮动人,她激动地当场唱起了《送郎当红军》. 当时,张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赶上了江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吉安专区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非常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和休息时哼唱出来的.唱词中掺杂了不少地方方言,加之旋律婉转优美,充分抒发了苏区群众送别红军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真挚情感:“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听到这歌声,张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本子记下来并连夜整理,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 回到北京,张士燮等人又拜访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老人听说是征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就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嗨,张灯又结彩呀嗨,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他们还把在1959年全军第2届文艺会演中的《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双人舞《艰苦岁月》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将它暂定名为《光辉的历程》,并将剧本送给了刘亚楼. 有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排练一个300人的大型歌舞.那位女演员解释说:“听刘司令员说您和他在朝鲜看了一个大型歌舞,他回来后让我们搞的.”罗瑞卿说,“人家有3000人,你们才300人,我看你们别搞了!” 这事马上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你们怎么搞了个大型歌舞?是谁让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是光辉的历程?”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加班加点地排练着.
  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等几个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光辉的历程》即将公演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给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怎么又叫《光辉的历程》,还上了报纸了?” 王辉球主任在排练时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在刘司令员追查下来了,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去向刘亚楼作检讨. 刘亚楼说:“你们不要给我作检讨,你们去给罗总长作检讨吧,连罗总长的话你们也不听,你们向我检讨什么!” 从刘亚楼家里出来,大家沉默不语.这时牛畅说:“我们搞的实际上是个表演唱,我看改个名字,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达2万多人,以后又进行了几场招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和曲谱,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论. 1962年5月26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间进入1964年,周恩来在看过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创作一部以歌舞为主的大型文艺节目,向1964年国庆节献礼.这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演便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1964年6月,张士燮等人正在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第二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东方红》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领导小组成员还有时乐碕、胡国光、李伟等.下分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舞美设计组.组长分别由魏风、乔羽、徐怀中、张士燮、任红举等同志担任. 1962年初,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对《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称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该剧以大合唱《东方红》和葵花舞作结尾,因此,名称最好定为《东方红》.李伟的这个建议很快就报给了周总理并最终得到批准.于是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其创作队伍和演员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演员以驻京各大文艺团体为主,同时抽调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演员,共3000多人,仅合唱队就有1000多人. 在《东方红》的序幕《葵花向太阳》后,共有8场,一直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毛泽东主席看过以后,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长,演到新中国诞生就可以了.根据毛主席指示,删去了第七、第八两场.1965年,又将它拍成了彩色艺术片,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对空政文工团所付出的贡献和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一再提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评论:

  • 祁科燃 7小时前 :

    类似题材虽不少,但每一部作品都是让人铭记历史,一次次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为抗日付出宝贵生命的无名英雄们默哀和致敬!

  • 濮阳浩波 9小时前 :

    该咋是咋比长津湖强。

  • 鹤枫 5小时前 :

    片头幻灯片的背景介绍仿佛是大家常规主旋律汇报ppt。影片会感觉铺垫过久,意图是好的,但没做好。关键铺垫的点都没铺垫上,在矛盾的推进过程中基本就重复推进,主线人物劫车,反派布防,各走各的线,只是时间在推进,铺垫的的生涩,导演的意图是很好的,但功力不太够。在塑造人物方面,主人公像是在执行任务的工具人,而不是活灵活现的人,生活细节并没有让撑起人物的性格,导致主线人物功能性占比过大,人物缺少灵魂。场景的风格和故事也不太搭,有些风格化过度了,例如火车站的风雪场景,有点奇幻了,这样让故事仿佛是发生在一个特定虚构场景。有点可惜范老师的表演了,很多人物的戏剧动作都让人物减分了。类型片不见得要把人物类型到脸谱化,好的类型片人物一定都是“活”的。导演继续努力。

  • 梅锦 0小时前 :

    特效电影,帧率奇怪,适合电视剧。范伟最佳演技

  • 雪雅 6小时前 :

    一个有想法的恐怖片导演拍了一部有想法的色情片导演的故事,恐怖片导演拍了步入老年性压抑女和性无能男的故事,色情片导演拍了农夫的女儿们的故事,女儿们都很漂亮有性格有想法,特喜欢二女儿有张超模脸身材也超美呀😄

  • 板绿兰 5小时前 :

    每次就那么几个人就去抢火车,有点太小看鬼子的智商了吧,另外漫天大雪让人很容易就串到《悬崖之上》去了。。。╮(╯▽╰)╭

  • 蔚慕蕊 7小时前 :

    神力奶奶,杀人当春药。前面铺垫节奏有点不太行,血浆特效还可以。

  • 然轩 3小时前 :

    剧作还是很扎实,质感调性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就是很难找到商业性亮点,也确实不好宣发

  • 谷梁晓凡 0小时前 :

    氛围有了,感情戏缺失,各种直给的动作戏。没个像样的大反派,张涵予和范伟也无能为力,也不能把火车当反派吧。跟《悬崖之上》半斤八两,比《智取威虎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5

  • 舒蕴和 8小时前 :

    范老师的表演showtime,手榴弹扔的也忒帅了!

  • 诗驰鸿 1小时前 :

    华谊多久没有如此踏实的做电影了,真是一改创作颓势之作。编导演服化道全部在线,特别是音效,繁杂之间细致不混淆,难度和呈现效果丝毫不输多年前的《长江图》。作为范伟资深影迷,必须说一句这是金马影帝又一个里程碑,演技集中展现的代表作!除了影迷熟悉的插科打诨卑微草根的微表情,这次的大义凛然耍帅装酷也是信手拈来驾轻就熟的感觉啊!怒赞!张涵予出场的那身日本军官服跟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里的那身衣服一模一样,中年男人一下回到少年了哈哈。故事基本在合理范围内,有些具体情节踏进神剧但可以接受(全靠那些神剧反衬)。恕俺孤陋寡闻,这位杨枫导演打哪冒出来的,这是多高的出发点啊!

  • 美馨 9小时前 :

    用武侠片的思路拍抗日故事。比较惊喜的是,这部影片能看得出导演意识。美术与摄影有质感,场面调度也有想法。导演尽量用镜头与人物的动作带出信息量。这种追求腔调的做法可能比较剑走偏锋,却是非常不错的尝试。范伟老师的表演一如既往得好。

  • 柔鸿 5小时前 :

    2个扣分点。1是因为剧情雪景夜景很多,不知是打光还是滤镜问题,看着我眼睛疼,人林海雪原也没这样。2小护士去报信时已经被监视了,怎么就突然安全跑出来,还直接参与入党宣誓仪式现场,从涵予叔受伤时和她的对话可知,之前不是组织的人,加入得是不是太快了?缺乏铺垫。还有诸如范伟老师和小煤工二三事之类的情节,真的,从范老师对他莫名要喊爹的执拗开始,就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局一点也不意外。怪不得大家觉得节奏不行,对于可预知的剧情走向,大家想要的是赶紧看完,而不是被过多的纯审美式装逼式镜头消耗了耐心。

  • 衷晓君 0小时前 :

    枣庄不知今年还下不下雪

  • 茂俊晖 6小时前 :

    实在不明白,堂堂二战胜利国、抗日战争抵抗了8年(14年)的胜利方、死伤几千万的战争,我们居然这么多年就拍不出一部能让人称道的影视作品,也是很奇怪了。哪怕就是失败方给军国主义借尸还魂的影片都比我们拍的强啊。再就是字幕那段配乐是红警玩多了么……

  • 雅雪 8小时前 :

    拍了个寂寞,恐怖片没气氛,a微吧,啥也没看到,你说拍个啥劲呢?

  • 郸芸儿 4小时前 :

    还不如成龙的铁道飞虎,通篇惨白色,还以为是致敬国师,结果最后来了一发照明弹?日军一点压迫感都没有,把游击队衬托得神通广大,龙套关系户忒多,万幸周也挺亮眼

  • 舜清绮 2小时前 :

    改编是成功的,新时代新表达,也有新的触动,很OK的商业片了,演员里好喜欢好喜欢范伟老师,魏晨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正剧范儿。最后,相信看过电影没有人能抵抗《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旋律,有些经典的东西依旧能感同身受。

  • 窦运浩 2小时前 :

    车站和铁道线上,

  • 辰辰 6小时前 :

    如果真的大胆的话就直接拍一场老年人的性爱戏而不是遮遮掩掩,否则只会让人觉得是噱头。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